(一)起步
1965年-1973年(共9年)
1965年前,我國沒有閥門電動裝置產品,更沒有專業(yè)制造廠。當時,我國主要閥門用戶:電力、石油、化工、治金、給排水等行業(yè)因企業(yè)普遍規(guī)模小,運行參數低,自動化水平不高,使用的多是手動閥門,所以僅個別像遼寧鐵嶺閥門廠、沈陽高中壓閥門廠、上海閥門廠、哈爾濱鍋爐廠這樣的大廠,生產大型閥門時,自配一種由普通電動機帶動蝸輪箱來啟閉閥門的簡易裝置,以解決人力無法扳動閥門的困難。
在閥門使用現場,人們?yōu)榱藛㈤]大閥門,就在手輪上綁上一條長杠桿,由幾個或十幾個小伙子一字排開,像推磨一樣推動閥門開啟或關閉。
1964年10月,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閥門用戶不斷向高參數、大型化、自動化方向發(fā)展,對閥門產品品種、規(guī)挌、參數、自動化水平等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日趨增長。在此形勢下,為適應我國閥門行業(yè)發(fā)展需要,一機部決定在通用機械行業(yè)歸口所-通用機械研究所里,成立閥門研究室,來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研究我國閥門行業(yè)的發(fā)展。
通用所閥門研究室成立后,對閥門電動裝置產品的研究開發(fā)高度重視,1965年1月,通用所閥門室委派洪勉成、李望舜同志赴天津考察調研后,決定將原來生產小型高壓釜的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定點為我國第 一家閥門電動裝置專業(yè)生產廠。同時,決定成立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組,在天津開展設計工作(史稱:我國**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聯合設計組由通用機械研究所李望舜任組長,化工部北京設計院徐育霞、姚定湘,石油部北京設計院朱孝先,石油部撫順設計院趙振德,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等同志參加。
1965年上半年,聯合設計組設計完成了B型、C型、D型三個型號,最 大操作扭矩為1200Nm的閥門電動裝置設計任務。1965年12月,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完成了這三個機型的閥門電動裝置試制任務。
1966年1月,由通用機械研究所閥門室樊力主任在天津主持,通過了B型、C型、D型閥門電動裝置的產品鑒定后,在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正式投產,向用戶供貨。
1966年2-5月,聯合設計組繼續(xù)在天津完成了E型,最 大操作扭矩2000Nm的閥門電動裝置設計任務,1966年底,E型閥門電動裝置試制成功,并投產。形成了完整的B型、C型、D型、E型,多回轉閥門電動裝置系列產品研發(fā)。
限于那個時代的條件,首 次聯合設計的電裝產品零部件,全部都是由普通機床加工完成的。電裝主要零件箱體毛坯為砂型灰鑄鐵件,由鏜床加工完成。產品性能測試設備也很簡陋,主要產品性能輸出扭矩測試,采用的是最原始辦法:杠桿+磅秤。
該系列產品,后改稱為ZD系列多回轉閥門電動裝置。在當時的計劃經濟時代,ZD系列多回轉閥門電動裝置產品,又擴散到天津新力機械廠、成都第二通用機械廠、湖北應城長江埠閥門廠等多家企業(yè)生產,以滿足客戶對閥門電動裝置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
1971年,當時我國的友好鄰邦-越南,也曾專門委派技術人員,來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學習閥門電動裝置生產技術,并無償帶走了ZD系列多回轉閥門電動裝置全套藍圖,回國生產。
第一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的歷史功績是實現了我國閥門電動裝置零的突破;滿足了當時國民經濟各行各業(yè)、各部門(包括軍工部門),對閥門電動裝置產品的急需。為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但是,由于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使聯合設計組沒有參考資料,完全靠白手起家。當時,設計組手頭僅有一臺日本的閥門電動裝置樣機,但論當時我國的生產加工技術水平,也難以完全借鑒。
所以,**次全國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完成的ZD系列產品,盡管已經具備現代閥門電動裝置的基本功能,但還存在以下不足:
1、產品單一。只有普通型,無戶外型以及爆炸性環(huán)境使用的產品。
2、只有適用于閘閥、截止閥的多回轉閥門電裝,沒有適用于球閥、蝶閥的部分回轉閥門電裝;
3、采用的是普通電動機,不能適應閥門操作特性的要求;
4、閥位及扭矩控制都采用凸輪機構,控制精度差;
[來源:來自網絡]
[作者:不詳]
[日期:21-10-23]
[點擊:]
評論